2014年9月22日 星期一

日劇Real Clothes-打扮的意義?

天野絹惠:「人間は中身。見た目がすべてではないと思います!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(人最重要的部份是內心。光看外表是不夠的,不代表全部!)

神保美姬:「中身が見た目ににじみ出るのよ。だから人間は見た目で分かるの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(一個人內在的一切,都由外表呈現出來,因此從外表就可以了解一個人了。)



(圖片來源:ameblo.jp,第一集的時候,天野絹惠還是個不會打扮的女生)
(主演:香里奈、黑木瞳、西島秀俊...)






上面的對話很有趣,每一年重看這部日劇,看到這段台詞都會有不同的想法。


穿衣服這件事,呈現出個人的本來內在個性與受到的外在影響。打扮是一種社會行為;身邊的人穿什麼樣的衣服,你也會不由自主地想穿什麼樣的衣服,所謂「從眾」的力量。


在東京唸書的時候,慶応大學的女學生到了冬天,幾乎都是高跟鞋、黑絲襪、大衣加上一圈毛圍巾去上課。這種打扮幾乎不會出現在台灣的大學,要是那天穿成這樣去上課,大概身邊的人都以為妳今天要去約會吧!而大三大四的男生,因為就職活動(求職面試)的需要,也時常穿著西裝來學校上課;他們如果沒有走進校園的話,看起來和一般上班族真是沒有什麼差別。整個校園裡充斥著套裝與洋裝,非常社會化的打扮,實在是沒有什麼學生的感覺吶。


光是一條牛仔褲,就可以說明我是外國人的事實;慶応校園裡面幾乎沒有女生會穿牛仔褲來上課,所有人都是連身裙或裙裝打扮。為了想讓自己看起來不像外國人,我竟然也一個星期穿了三天裙子去上課。不過還是沒有化妝啦,頂多刷一點睫毛膏就出門。但站在電車車廂裡看到其他日本女性的妝顏,就頓時覺得自己像是裸體上街。





在日本的時候,真的會穿裙子出門阿~回台灣就完全沒這種打扮的動力了(懶惰)。



一開始回想起這段時光的時候,覺得那時候實在很不像自己:到底為什麼要把自己打扮成那個樣子?好看是好看,但就是不自在,感覺像是為了別人的眼光,而不是自己開心才穿。就好像為了不落後,而氣喘吁吁的努力跑步想要跟上隊伍一樣。

漸漸的,我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留在東京?我真的有辦法用日文好好的溝通學習,變成一位服裝設計師嗎?對於自己的未來和夢想,感到非常的迷惘。所以我逃走了。




神保美姬:「自分を知らなければ、似合う服など分からない」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不了解自己的話,就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衣服)




到舊金山的時候,因為氣候太涼爽了,不習慣只有十幾度的夏天,整個八月都穿著毛衣。


下課有空逛街都在找外套、外套、外套,還買了生平第一件皮衣。每天都穿著黑色的外套出門,裡面到底穿些什麼幾乎也沒差。加上舊金山起起伏伏的地形很不適合穿有跟的鞋子,幾乎每天都是穿著牛仔褲和平底鞋出門。於是,穿著變成以功能性的需求為主,打扮這個理由不知被擺到第幾順位去了。反正學校同學都是女生,好像也沒有要取悅男性的狀況(笑)。雖然念的是服裝採購,理當穿的漂漂亮亮去上課,但就是提不起勁,只有在特別場合才會穿個裙子之類的。


另外一個理由是,不想穿得太招搖以致於惹上麻煩,譬如打扮的太誇張會被搶,或者被陌生的眼光跟蹤,人身安全優先,寧可穿的簡單低調一點平安度日。直到有一天要去聽演講,為此穿了裙子出席,同學居然大吃一驚!真是隨性到了這種程度。但在美國好像比較容易找到適合自己風格的衣服,不那麼喜歡日本風格的設計,喜歡簡單俐落的組合,無法忍受太多蕾絲、多層次穿著、可愛的打扮。



只是,在外國買的衣服,帶回台灣以後卻未必都能穿-找不到場合穿、沒有那樣的心情穿。像是穿著皮衣在台北街頭走路,還是穿著小洋裝去參加聚會,都覺得怪怪的。畢竟台北不像東京或紐約那樣充斥著時尚的氛圍,少了一分競爭的意味,多了一分隨性的自由。因為周圍的環境沒有這樣穿衣服的人,加上不想惹人矚目的個性,很難激勵自己要努力打扮(推卸責任XD)。現在過著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,一整天幾乎都待在沒有社交的辦公室與圖書館裡,打扮成那樣到底要幹嘛?表面工夫很容易就懈怠的阿。







但自己並不是真那麼不在意外表的人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就不會天天望著衣櫃覺得少了一件衣服!


很在意的阿,只是現在處在矛盾狀態:想買衣服,但沒錢買到自己想要的衣服,打開衣櫃滿是尷尬。以往在睡覺以前都會很期待明天要穿什麼衣服出門,在腦袋裡模擬,現在則是頭痛不已,找不出新的搭配方式讓自己的心情煥然一新。

穿衣服是一種創造自己的過程,也是改變自己的方法。當想要換個心情,或者面臨人生階段轉變的時候,穿的衣服就會不一樣。當然,衣櫃和人生都會有青黃不接的時候。


這件道理直到準備GRE的夏天才明白。那兩個月的每天都是一早慌慌張張背著書就出門了,根本無暇顧及打扮,就連和朋友聚會都穿的很隨便。等到考完試以後去逛街,望著百貨公司整層樓的衣服,竟然連一件喜歡的都沒有!這顯然不是當季流行和自己風格合不來的問題,而是我太久沒有打扮,以至於不知道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衣服了。那種感覺真的太詭異,而當時的自己也對未來感到徬徨無助,不確定下一步該怎麼走。







認真想想,在東京的日子大概是最認真妝點自己的時候了。其實那樣也蠻好的,學習如何有禮貌地在社會中進對應退,不只是口頭言語,就連儀容都要注意。畢竟第一印象非常重要,而且決定要給對方什麼樣的印象,其實是自己作主,若你隨隨便便的就把不經整理的自己端了出去,那麼要被扣分也是咎由自取。


而打扮的適時適所其實是一門學問,表現出對這個場合還有他人的尊重,也表現了自己的喜好和個性。外表的確可以秀出一個人的內在!如果你的外表誤導了別人對你內在的看法,這是自己的責任。


所謂品味,其實不只是跟隨潮流,而是能根據當下狀況的需要做出合宜的打扮。不會在宴會場合穿著很土的衣服鬧笑話,也不會在非正式的場合穿的太過正式,格格不入,而帶給周遭的人一種無形的壓力。


穿對衣服就和了解自己一樣,都是需要學習和了解的,且得時時關照反省。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