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8月26日 星期日

柏林漫步(2)-德國人的歷史課(上)




  


 



graffiti @ East Side Gallery


來到柏林總不免會參觀和柏林歷史有關的博物館,或者不小心就晃到相關景點。因為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以後,德國被盟軍劃分為四個軍事佔領區(分別由美國、英國、法國、蘇俄管理),柏林也因此被分成四份,而成為美蘇冷戰的焦點。





1949年5月23日美國、法國、英國佔領區(包含西柏林)合併,成立以波昂(Bonn)為首都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(簡稱BRD/FRG),西柏林以特殊的城市地位,加盟位於波昂的聯盟政府。同年10月7日蘇聯佔領區單獨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(簡稱DDR),設立首都於東柏林。


柏林其實算在蘇聯佔領區內,西柏林於是成為西德的外飛地(飛地:在某個地理區劃境內有一塊隸屬於他地的區域)。西柏林與西德間架有空橋互通聯繫,東德一度試圖以斷水斷糧的方式封鎖西柏林,但此舉使得西方反共國家聯合起來對西柏林空投物資,這樣的封鎖是無效的。


柏林地圖,被粗線圍起來的地方是西德,右邊則是東德。




大量的東德居民通過不設防的柏林分界線,湧入西柏林和西德。大多數的逃離分子是知識階層,自1949年到1961年,約有250萬東德人冒著被東德邊防射殺的危險逃入西柏林。


1961年8月13日東德建起了柏林圍牆。這一道牆拆散了許多家庭、一對對戀人,也讓在西柏林工作的東柏林人無法上班。




圍牆遺跡







柏林圍牆的部份地圖:上方白色部分是西柏林,下方是東柏林,紅色的圍牆是現今的Bernauer Strasse。




一根根直立的鐵柱,就是圍牆的位置。年輕歐洲人所躺的草皮,應該就是當年位於圍欄和牆體間的「死亡地帶」:寬約100公尺,沒有任何可以掩護的地方,而且地上鋪滿細砂,讓腳步聲怎麼樣也消不掉。(@Bernauer Strasse 和Brunnenstrasse的交口)



死亡地帶



Bernauer Strasse 這條街上,有些建物是前門面對東柏林,後門面對西柏林,所以東柏林人想辦法走進這些建物,跳樓逃進西柏林去。但地面上的盤查太過嚴格,不少人在逃亡中遭到射擊而身亡或重傷,另外一種逃跑方式便漸漸發展出來:挖隧道。


東柏林人挖的隧道



挖一條隧道要約3-6個月的時間,有的隧道甚至沒有完全挖完,消息便走漏到秘密警察那裏,隧道也只能棄置不用。





  
  
Nordbahnhof站,東德的地鐵會經過,但因為這站屬於西柏林,所以過站不停,1961-1989年都棄置不用,所以稱為「鬼站」(ghost station)。現在恢復使用,同時也成為展間,有文字說明牌解釋當時的狀況。





另外一個成功的方法是:走地鐵的隧道。東德的地鐵工人就藉此方式帶家人成功地逃到西柏林去。


因為原本的地鐵路線亂掉,同一條線的某些站屬於西柏林,其他站屬於東柏林,東德為了怕人從西柏林的站逃走,還特意在地鐵站築牆阻擋通行。不過,也有工人就在東德士兵的監視下,抓好時間藉機跳進西柏林的領土,頭也不回地跑掉了。


Chapel of Reconciliation(和解教堂)

這座教堂本來不是長這個樣子的。原本的教堂是新哥德式風格,1894年建立,位置主要坐落在東柏林邊境,但主要會來這裡禮拜的信眾是西柏林人(法國佔領區為主),1985年東德以邊境治安的理由將教堂炸了;不知這是否是宗教力量不敵政治?


教堂內部


但在柏林圍牆拆除以後,教區的人還是覺得這個地方蓋一座教堂比較適合,1999年新的教堂落成。教堂外部以木條圍成,乍看之下其實感覺還挺有禪意,讓人覺得心情平靜:-)




不只上述Bernauer Strasse 這一段柏林圍牆的遺跡留了下來,還有Warschauer Str. 和Ostbahnhof之間的East Side Gallery,全長約1.3公里,有約105幅作品,由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1990年代所繪製。但期間畫作有受到損毀,所以在2000年左右進行重新修復。




East Side Gallery歷史(英文):連結過去與現在,不斷進化演變的歷史區域


圍牆上的小門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幽默的紀念品店外觀








另一個介紹這段歷史的是「DDR Museum」,專門介紹東德人生活的博物館,讓觀眾了解
社會主義生活的特色在哪裡,內容陳設非常生動有趣,是個適合闔家觀賞的博物館喔。就連大人也玩的很開心!









博物館內容無所不包,食衣住行育樂通通都有,而且展場設計成可以讓大小朋友用手觸摸體驗的方式,不像美術館裡的藝術品總是放在櫃子裡不能碰觸,這裡的東西都可以拿起來玩玩看,讓人覺得真的很生活化,沒有什麼距離感。



東德人手上有不少鈔票,但可以買的東西很少。按照正常的市場供需理論,在這樣的狀況下,物價理應飛漲,但因為東德政府控制物價的關係,一般商品還是維持在一定的價格。於是,販賣奢侈品的商店興起,為東德人的生活帶來一點外界刺激,像是西德人喝的咖啡、抽的香煙。

東德人為了生活而抗議。像是咖啡豆的價格隨國際市場價格浮動,政府只願意讓最昂貴的一種品牌進駐販售,同時禁止一般餐廳販售純咖啡,這引起了東德人的強烈抗議,政府只好讓步...即使人有百百種,還是民以食為天阿。




左:1972年東德婦女的流行裝扮
右:東德人的居家塑膠拖鞋(實在很有臺灣味!)


東德人的時尚,是由政府決定,潮流晚西德人一步,工作時候必須穿著耐髒實用的服裝。在政府嚴格控管原物料(布料)使用的限制下,愛好時尚的人,唯一能變化的就是配件,或是自己當裁縫設計款式,而Levi's牛仔褲或者外國流行款式,即使價格再高,仍是供不應求。



社會主義之理想穿著:這是一台遊戲機,選擇要怎麼搭配穿著,才是最符合社會主義生活的樣子。(妳為什麼要帶著一束花去工廠上班呢?)




穿成這樣的話,妳大概要有接受偵訊的心理準備了吧~








預告:竊聽風暴(2006)

老實說,看完關於物質生活的部份介紹,感覺東德人也沒有那麼與世隔絕。不過,看到關於Stasi(秘密警察)的介紹,想起了電影The Lives of Others(竊聽風暴),才能想像活在一個瀰漫著不信任氛圍的社會下該有多麼難受。



監控人民行為的竊聽器與監視系統



當你連枕邊人都不能相信的時候,精神生活上會有多難受?都已經到了這種程度,言論思想自由當然也是備受箝制,只有研究學者才能研讀西方期刊和某些被標記的書籍,以免人民常到自由的滋味而起身反抗。



偵訊室

偵訊者只會一直說:「不用擔心,我們有的是時間。」被偵訊的人完全求助無門,不能閱讀,不能請律師,不能見訪客,無法睡覺,被強制隔離,逼到幾近精神崩潰的程度,產生需要將所有他知道的事情都說出來才有辦法解脫的感受,這就是秘密警察的招數。





更恐怖的是,學生的數學課本裡面,加減乘除的教學竟然拿坦克車和手榴彈當計算範例,而不是香蕉蘋果,看到這個展示的時候,實在是嚇壞人了。





我並不是很清楚,在兩德統一以後,東西德之間的差距是以著多少的血淚彌平的。以前看過一部電影,Good bye, Lenin! (再見列寧,IMDB),講述一位擁護社會主義的媽媽,因為心臟病發昏迷而不曉得柏林圍牆倒塌的過程,兒子為了不讓母親傷心,開始一連串羅織白色謊言的行動。


電影裡,媽媽很喜歡東德的一款醃黃瓜,兒子為此四處尋找這款黃瓜的玻璃罐包裝,把別品牌的醃黃瓜放進去,只為了不讓媽媽知道東德已經消失的事實...







這算是在柏林上到的一堂近代歷史課,以柏林這座城市為主。歷史並不是死的、只屬於過去的,而是和現在一同生存,留在人們心中的一段事實。


這段歷史讓我想到台灣的解嚴、美麗島事件、白色恐怖...。德國人好好地正視了自己的過去,以誠實的方式處理這段過去,就像是認真的拿起優碘消毒傷口一般。但我們呢?


我們的教育、社會輿論裡,卻好像缺乏像這樣比較客觀公開的方式去討論我們的過去,以致於下一代對於這些發生過的事情毫無感覺(其實就是我)。老實說直到大學以前,台灣歷史、中國歷史於我而言,不過是為了考試而準備的科目,實際上我根本毫無感覺。


像我要到就讀歷史系,甚至出國唸書,在國外遭遇政治上的困境,在別的地方看到別人如何紀念他們的歷史,才開始對自己鄉土的歷史產生認同。其實很希望台灣也可以像這樣真實的、更生活化的方式介紹自己的歷史,才能讓大家真正感受到歷史的重量,真正把歷史植入人心。





接下來,還有更沈重的課題:種族歧視。





DDR museum官方網站(英文)

時間:
星期一~日:10:00-20:00
星期六:10:00-22:00

地點:Karl-Liebknecht-Str. 1
right on the river Spree, directly opposite the Berlin Cathedral
10178 Berlin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