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個自兩千年前以來的問題,在上一個世紀到達最高潮,現在或多或少仍舊持續著。而希特勒屠殺歐洲猶太人的歷史事件,成為德國人亟需面對的責任。
而我身為一個觀光客與外國人,之前對於猶太人的了解,其實也僅限於這個歷史事件與「猶太人很擅長做生意」,直到來了柏林看了這些相關的紀念碑與博物館,才慢慢開始了解猶太人的一些事情。
到底怎麼定義猶太人,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。基本上皈依猶太教信仰的人,與母親是猶太人的人,算是猶太人(這是從維基百科上看到的簡略版本說法),但猶太人的歷史起源可追溯到西元前兩千年。在西元前722年左右他們建立的以色列王國被亞述王國擊敗,大批猶太人被流放到外地,自此開始大流散。
因為宗教解釋教義的不同,在中世紀中期以後,猶太人開始明顯地受到基督教徒的歧視與迫害,他們被限制只能從事貨幣借貸和其他的商業活動,但也因此他們高超的經商能力不時受到王宮貴族的重視而被重用。
但19世紀出現的anti-Semitism(反猶太主義),不只是因為宗教教義的問題歧視猶太人,而是一種種族歧視,認為猶太人是一個次等的種族,而社會政治的動盪是他們造成的。最終這導致了納粹主導的猶太人大屠殺,在1939-1945年間約有六百萬的猶太人慘遭殺害。
(猶太人的歷史就請好好的自己研究一下吧,這篇主要還是在講柏林的景點啦)
Memorial to the Murdered Jews of Europe(猶太屠殺紀念碑)就位於知名景點布蘭登堡門與國會大廈附近,讓觀光客也會經過,以提醒世人這段不應遺忘的歷史。
今年不知為何歐洲都異常的冷,四月初柏林還在下雪,徘徊於零度的氣溫,讓這個紀念碑遊覽起來感覺更加悲傷...
博物館(其實是information center)在地下室,裡面收集了許多口述歷史性質的資料,整理了這段慘澹往事。史達林說:「一個人的死是悲劇,一百萬人的死只是一個統計數字。」(A single death is a tragedy, a million death is a statistic.) 為了避免對這段歷史的解釋如統計數字般讓人無感,裡面採用許多個人書信與家族史的內容,讓觀者深刻感受到這個屠殺拆散了多少家庭。
家族史的解說,有很多猶太家庭因為這場迫害,幸運的四散各地存活了下來,不幸的在逃亡期間就被抓進集中營...
一個逼近全黑的展場,在這空間裡播放口述歷史的語音資料
另一個值得參觀的博物館是「猶太博物館」(Jüdisches Museum Berlin),裡面介紹了德國猶太人兩千多年來的生活歷史。
猶太博物館的建築很有趣,新舊建築兩個宛若不同世界並置,新建築的部份,其實外觀就富含了對這段歷史的詮釋。
「此博物館的基地圖,從上方看是線型的閃電狀,呈之字形,這也是其綽號「閃電戰」(blitz)的由來。外觀則由鍍鋅金屬片覆蓋,窗口都是斜線狀,不規則的橫割建物本體,這些窗口線是依據柏林地圖上的一些猶太歷史地點而被連起的,它們也被視為連結德國猶太人不同時期的破碎象徵,此建物本身沒有對外的出入口,唯一一個出入口在隔壁的大樓,也就是德國歷史博物館裡。這個出入通道的樓梯和走廊被設計的相當狹窄,並連到新建物的高塔裡,經由高塔才能通到新建物的各個樓層。此塔與通道象徵著德國和猶太人歷史是不能分離的,也是猛烈而隱密的。
此高塔通往不同樓層的走廊,被稱做軸線(Axis),主要有三個走廊通道,則被稱為三軸線。其中死亡之軸,通往高塔的中空之處,該塔亦有「浩劫塔」之稱。另一個軸線為流亡軸,經過展示猶太人生活文獻的走廊後,通往一個名為「流亡之院」的戶外庭院,庭院中豎立許多方型高柱。最後一個軸,則被稱為「連貫軸」,此走廊串起前兩個軸向,在走道間展示與猶太屠殺和流亡之外的歷史。帶有前兩軸之組合循環的隱喻,然而訪客也可透過此軸走向原先的出入口離開柏林猶太博物館。
Holocaust Tower(浩劫塔)
高24公尺,沒有任何窗戶的塔,沒有暖氣,聽得見外面車水馬龍,只有那一點窄窄的縫隙透近光。建築師要參觀的人體驗'voided void'...
Garden of Exile(流亡之院)
這裡的水泥磚與地面其實都是傾斜的,讓你走在其中感受到強烈的不平衡與深刻的衝擊感...建築師Daniel Libeskind用建築與空間感受詮釋了猶太人的遭遇與情境。而最近新增的永久裝置藝術「落葉」(德文:Shalecht)也利用了建築的特色,用三公分厚的鋼做成的一張張人臉,鋪滿地面讓觀眾踩踏發出聲音,在挑高的空間裡鋼鐵彼此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音迴繞整場,讓人感到無比心痛。
(藝術家:Menashe Kadishman)
除了建築本身值得體驗以外,其實內容也相當豐富,就算只走馬看花也得花上兩三個小時。裡面對猶太人的歷史和生活細節都有詳細的敘述,從吃喝玩樂、婚喪喜慶到社經地位、思想學術成就都有著墨,很多互動式介面和遊戲都很好玩,個人覺得寓教於樂的效果很好。
模擬猶太人上課的樣子,這種情境式展示非常常見。
另一個展示場所是Topography of Terror(恐怖刑場),一個戶外博物館,主要展示納粹政權高壓統治的歷史,不僅是猶太人遭到迫害,同性戀、病人等等「不健康的人們」,在優生學的考量下,也都受到迫害。
它在前納粹總部的附近(現在變成國稅局了,就是右後方那棟建築!),也遺留了一段柏林圍牆,但以前它是政治犯的行刑場。
順帶一提,如果會歐洲語言或英文的話,誠摯推薦New Berlin Tours,一個自由參加的3.5小時城市導覽(結束後可以自由給導遊小費),導遊會帶你參觀並介紹這座城市的歷史,就當做是花一個下午上點歷史課吧!這對於了解一座城市的風貌相當有幫助。
參加這個tour的時候,跟著導覽走到了希特勒自殺的地方,一個停車場旁的十字路口,只有一張看板,若不是有人帶,真的不知道有這麼一處。
紐西蘭籍的女導遊跟我們解釋,德國政府的原則是以受害者的角度詮釋歷史(from the victim's angle),而非加害者的(perpetrator's angle),為避免激進份子再起,也為避免刺激受害者家屬,這個國家裡不會有任何獨裁者的肖像或紀念碑。所以當這處遺址被確認的時候,政府並不願公開這處地下環境,只低調了立了個看板。
這就是德國人的歷史態度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